您所在的位置:HOME 新闻中心媒体转载

“谣言市”起于信任危机 止于信息畅达

发布时间:2012-09-13

        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加强对公共事务的认知,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发展。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舆论监督作用被放大,逐渐形成了以主流媒体舆论场和草根网民舆论场相辅相成的社会舆论体系。
        然而,近年来,随着舆论监督作用的强化,难免有些投机分子,利用公众对特定事务认知的不够全面,去捏造事实,散布谣言,误导舆论,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在A股市场,谣言似乎始终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关于资本市场的各种小道消息在股吧、微博、社交网站等地方不断,投机分子所散布的谣言已经让不少投资者失去了智者的甄别分析能力。
        诚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路径变得更加复杂和快捷,谣言止于智者或许只是一种理想了,不少中小投资者在“谣言市”里也开始制造和散布谣言。
        不过,造谣者散布虚假信息进行舆论做空也将面对更严厉的监管风险。在9月3日晚证监会发布的《证监会依法严肃查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通告里,关于“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出现巨亏29亿元”等谣言的3名编造者均被依法查处。
        虽然说在谣传扰市问题上,监管部门态度是旗帜鲜明的,此次中信证券辟谣事件,证监会的表现也体现了对于谣言等不实信息的“零容忍”,但另一方面来看,谣言祸起何因值得深究,谣言散布不是个案,一定程度上在A股市场已经蔚然成风,不少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不信任感甚至恶感往往成为了谣言四起的主因。
        股市谣言,可谓资本市场信心的试金石。比起严惩造谣的散户,更应该做的是重建股市的公信,让股民重拾对上市公司、对监管机构的信心。
        以这次中信证券谣言事件为例,据媒体公开报道信息显示,投资亏损的小股民张某某,心中满是怨愤的情绪,正是这对股市抱有的报复倾向,让他开始在股吧内制造虚假不实的信息。
        当然,股民对上市公司并非就有天然的不信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股市的信任危机有其特殊性。
        一方面,这与中国股市结构有关,中国股市近似于散户市,中小股民交易量占比近九成。股市开市以来,散户已形成了热衷于以各种小道消息炒股的习惯;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问题丛生,新股破发、上市后业绩快速变脸的公司屡见不鲜,财务造假或内幕交易也时有发生。
        尽管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多次强调,资本市场是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但是在现实过程中,很多股民却很难抱以百分之百信心,不信任感的存在很容易导致谣言滋生。
        谣言的规避和消除也是上市公司和监管层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很大程度上,谣言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沟通的不及时、信息沟通渠道的不畅达,回应不及时,让不少投资者一有风吹草动就望风而逃,谣言因此有了市场。
        在网络化大潮到来的今天,信息传递的方式更加多元,也更加迅速。这也给整个股市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怎样通过制度的改进,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是包括上市公司和监管层在内的股市参与者的当务之急。
        上市公司都有自己所谓的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主要是跟投资者做沟通,称职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应该利用微博、官网乃至多媒体的形式传播真实正面的信息,主动规避澄清谣言,稳定投资者的情绪。
        当然,随着转融通时代的到来,对于资本市场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优化上市公司管理办法,尽量避免因短期的谣言扰乱正常的交易市场,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损失。

(证券时报)